欢迎您来到安顺市水务局! 个人中心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安顺市人民政府 | 无障碍浏览 | 进入老年模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水务动态 » 安顺水务
安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明显提升——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内涝防治能力经验材料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直以来,安顺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顺市水务部门将内涝治理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心系民生办实事、解民忧,实施源头雨污分流,疏通城市管网,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构建高效协同组织体系。内涝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安顺市成立了涉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统筹、区级落实、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设立实体化办公机构,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确保技术指导到位、协调推进有力,细化部门、区域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将责任压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确保内涝点位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二是坚持系统规划,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根治内涝必须立足长远、系统施策,安顺市水务部门全面系统谋划,深入调研摸底,准确掌握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标准偏低、雨污合流、河道行洪能力不足等核心症结。围绕防洪排涝、水安全、水环境提升等目标,系统谋划了28个涉水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约8.7亿元,重点聚焦水系治理、管网改造与建设,旨在打通城市水循环“经脉”。坚持深入现场勘察论证,动态优化设计方案,以较小代价解决了行洪瓶颈,确保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落地性。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确保项目建设按时保质推进,实施了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制定印发项目推进通知和工作计划表,明确各项目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和责任单位。加大督导调度力度,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现场督导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研判、下发提示。通过高频次的调度会、推进会等,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现场管理、协调梗阻、设计变更等难题。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始终将工程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规范建设程序,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成放心工程、优质工程。

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运维机制。内涝治理“三分建、七分管”,长效机制至关重要,推动出台了《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组织编制《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中心城区防洪体系专项规划》,为今后城市排水管网维护管理提供遵循。同时,印发排水管网维护管理质量标准和维护手册,实现运维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明确属地政府运行维护主体责任,确保建成设施能够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五是治理成效显著,城市韧性得到实质性提升。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安顺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大幅提高,贯城河城区段干流、平坝区槎白河干流提升至50年一遇,多条支流河道提升至20年一遇。内涝痛点得到有效消除,21处历史内涝点全部完成治理,经过2024年、2025年主汛期检验,紫云路与沪昆铁路(安顺站)华严铁路桥脚、西秀区高级中学、两可间等以往积水严重、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区域均未发生内涝,退水时间显著缩短。

安顺市水务部门大力解决城市积水内涝等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大的问题,在内涝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高位推动+系统规划+精细管理+长效运维”的组合拳模式,城市水安全、水环境质量同步改善,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宜居水平得到提升,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美好的城市环境,获得了市民群众的积极认可。下步,将继续深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安顺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